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快讯  >  正文

韩国对中美日的真实态度如何?韩学者揭秘

来源:凤凰网   时间:2023-06-26 16:49:47

6月25日,韩国外长朴振在一档节目中称韩方将继续加强与中方战略沟通,增进双方友谊。这一态度变化引发舆论关注。图源:韩联社


(资料图)

编者按

近期中韩关系并不平静,从日韩关系改善、尹锡悦涉台言论,到美韩核同盟、韩国航司暂停部分赴华航班……韩国在中美竞争中到底怎么想?日韩关系改善,是否会带来美日韩三方联手制华?韩国如何看待自身拥核前景?韩民众对华态度有哪些变化?中日韩三国软实力存在何种差异?《与世界对话》专访韩国汉阳大学国际学研究生院中国问题研究所教授金祥圭,展现东北亚变局中的韩国视角。

核心提要

1. 韩国汉阳大学教授金祥圭认为,近期日韩关系转暖,主要受韩国国内政治动向的影响,而非为了进一步遏制中国。日韩历史问题、独岛问题并未解决,这种改善很可能只是暂时的。两国关系短期风险点是日本核污水排放,中期则为韩国政府换届可能带来的对日政策反复。

2. 日本政府持续歪曲历史,政治不断右倾化,军国主义死灰复燃,强化了韩国民众对日的不信任。日韩历史问题的彻底解决,需要日方做出由衷彻底的忏悔,否则韩国不会停止历史问题政治化。加害者需要持续进行诚恳道歉,直到韩国受害者满意。

3. 部分韩国民众视中国为安全威胁。金祥圭认为,在传统安全领域,韩民众对华负面态度主要源于曾对中国在安全领域抱有很高期待;在非传统安全领域,新冠疫情和雾霾等事件给韩民众生活带来不便;并且中韩因为历史相似,民族情感强烈,经常在历史文化领域出现矛盾。韩民众对华好感度存在明显的年龄断层。

4. 韩国拥核对国家利益而言弊大于利。拥核能够帮助韩国降低朝鲜核威胁,摆脱对美军事依赖,但恐遭国际制裁,导致外交孤立。此外韩国拥核或间接刺激日本拥核。如要消除韩拥核民意,需尽快解决朝鲜核问题。

5. 在中日韩三国中,日本软实力最强,其成功关键在于清晰的公共外交策略,强调回归国际社会、对外沟通、公共外交实施主体多元。基于普世性的双向交流对增强软实力至关重要,不能单方面灌输。另外,构建一国软实力,需要每一名公民的积极参加。

对话丨陈诚

编辑|侯逸超 陈烛

“日韩关系改善可能是暂时的”

3月中旬,韩国总统尹锡悦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在东京共饮啤酒。出访日本是他“亲美联日”战略的一部分。图自:koreaherald

《凤凰大参考》:近期日韩领导人实现互访,日韩关系显著升温,您对此如何评价?这种改善是为了更好地遏制中国吗?您认为当前的日韩关系改善能否长期持续?

金祥圭:我认为最近日韩关系转暖,主要受韩国国内政治动向影响,而非为了进一步遏制中国。当然,从中国的角度来看,韩日关系的改善可能会巩固韩美日三国关系,间接强化美国对华遏制力度。但韩日关系并非简单的加减法,当中存在许多变量。

鉴于韩日之间历史问题、独岛归属问题依然存在,韩日关系改善可能只是暂时的,不会根本扭转韩国对日态度。韩日深化军事领域合作的可能性不高,即便进行合作,也很难深入。且韩国的民主政体运转良好,民众对外交政策有一定影响力。

近日韩国民众集会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放

短期内,韩日关系恶化的风险点主要在于福岛核污水排放问题。对该问题的处置不论是对韩国执政党的政策选择,还是对韩国民意都会产生影响,而韩国政府无法忽视国民态度。

此外,如果下届大选共同民主党上台,韩日关系有可能出现较大变化,这种反复在朴槿惠和文在寅执政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。

解决历史问题需日由衷忏悔

《凤凰大参考》: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韩期间,就韩日历史问题表示“痛心”,但许多韩国民众似乎对岸田表态并不满意。您认为彻底解决韩日历史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?

金祥圭:韩日两国的历史纠葛导致双方互不信任,这种不信任首先体现在如何解读另一方的国家行为和意图上,进而形成两国民间互不友好的国民情绪。日本持续歪曲历史,政治不断右倾化,军国主义死灰复燃,这强化了韩国民众的对日不信任。

2022年12月,调查公司“韩国Research”和韩国周刊“时事In”共同进行的对日印象调查结果显示,58.6%的韩国人不信任日本,48.5%的受访者视其为敌国,54.3%的民众认为日本缺少责任感。

访韩期间,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历史问题表示“痛心”

尽管两国在国家安全和经济上相互依赖,但韩国公众的对日态度并未改变,仍然认为日本对韩构成安全威胁。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歪曲历史和独岛问题。

独岛问题其实是日本侵略战争的遗留问题,该岛目前由韩国实控,日韩就该问题表现出不同立场,源于两国对待日本侵略历史的不同态度,韩国以受害者的立场看待问题,而日本依旧维持侵略者视角。

日韩争议领土——独岛,日本称“竹岛”

这种反差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,对韩国而言,光复节是庆祝韩国解放、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日子,但对日本而言,这一天是战败纪念日,两国对同一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。因此,如果日本不就历史问题进行由衷忏悔,韩国就不会停止将历史问题政治化,两国在历史问题上将继续保持平行轨道。

在韩国内部,最近媒体热议校园暴力。由于过去的校园霸凌,演艺圈明星、运动员等或受到法律处罚,或面临舆论指责。大部分加害者都表示,过去的事情已经记不清楚,他们将霸凌行为视为青少年时期的无心之举。他们的所谓道歉,很多时候也只是为了回避当前的指责。然而霸凌行为造成的心理创伤严重,受害者在10年、20年甚至一生中都不会忘记当时的经历。

韩国舆论近年关注明星在校期间霸凌行为

日本的行为给中韩等受害国家造成了历史性的创伤,这种历史创伤很难治愈。德国至今仍对过去的历史错误进行道歉和反省,因而逐渐赢得了信任和宽恕。这正是德国与日本的差异所在。加害者应表现出诚恳的道歉态度,直到受害者明确表示可以原谅为止。

韩国拥核弊大于利

6月16日,美国海军“密歇根”号巡航导弹核潜艇抵达韩国釜山,这是美韩4月《华盛顿宣言》中“增加美国战略武器的对韩例行出动次数”条款的跟进措施。图源:AP

《凤凰大参考》:核武器领域合作是美韩《华盛顿宣言》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有很多韩国民众主张独立发展核武器或与美国进行核共享。从韩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,韩国拥有核武器的利弊如何?

金祥圭:韩国拥核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。

首先,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,拥有核武器能够降低韩国面临的安全威胁,韩国可以独立应对朝鲜核威胁。

其次,韩国强化自身国防实力,有利于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,实现军事自主和武器装备的独立研发等。

今年4月,尹锡悦访美,双方签署《华盛顿宣言》,美韩核武器领域协作取得进展。6月6日,韩总统尹锡悦高调宣称美韩为“以核为基础”的盟国

然而众所周知,韩国拥核弊大于利。韩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,如果韩国开发核武器,将会遭遇国际社会制裁,面临类似朝鲜的国际封锁,这将导致经济崩溃,并使韩国在外交上陷于孤立。

2000年,韩国出于学术目的进行过铀浓缩试验,包括美日在内,国际社会对此做出强烈反应,这充分说明韩国拥核问题极具争议。拥核对韩国国家利益的影响十分复杂。

国际政治层面,按照2023年GFP Index的排名结果,韩国常规军力排名世界第6,已然不弱。一旦拥有核武器,韩国将对周边国家构成潜在威胁,周边各国都有可能借机发展核武,尤其日本,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。以半岛为中心,恐出现“核多米诺”现象。

大多数韩国民众希望半岛问题和平解决,不会因为一时的军事紧张而真心想要拥核,并为此承受经济制裁。但如果朝鲜核威胁长期持续,韩国民众对核武器的渴求有可能进一步提高,因此朝鲜核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。

韩民众对华敌意来自两方面

美韩联合军演。资料图

《凤凰大参考》:美国智库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2022年发布了一项有关核武器的韩国民调,结果显示,33%的韩国受访者认为中国是韩国当前最大的威胁,而选择朝鲜的比例为46%。展望未来十年,56%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韩国未来的最大威胁,选择朝鲜的仅为22%。许多中国人表示难以理解,为何这么多韩国民众视中国为威胁?不同年龄段的韩国民众对华态度是否存在差异?

金祥圭:韩国民众对中国的威胁感知出现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两个层面。与“威胁”相比,我认为使用“负面态度”这一措辞可能更为准确。

韩国民众对华威胁感知的形成,主要源于过去曾对中国在安全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抱有期待,这种期待逐渐转变为失望。中韩建交后,韩国民众对中国协助解决朝鲜核问题,实现半岛和平,给予过厚望。

1993年,即中韩建交后的第一年,由京乡新闻主导的韩国外交政策国民认知度调查,清楚展示了韩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。

调查中,对于韩国与周边国家关系,82%的受访者认为“今后韩国外交政策需侧重中国”,而选择美国的比例不过62.1%。韩国公众普遍认为中国在改善朝韩关系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。

1992年中韩建交

1995年的民意调查显示,71.4%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加强对华关系,超出选择对美关系比例(33.6%)一倍以上。在如何看待周边国家方面,认为中国"非常重要"的比例为24.3%,与传统盟友美国26.9%的占比相近。

另一项调查显示,尽管中国实施了所谓的“亲朝”政策,但大多数受访者仍认为需要在安全和经济领域加强对华合作,比例达到74%,这意味着韩国人的对华期待相当高。 然而,迄今为止, 韩国民众普遍认为中国未能实现他们的期待。

如果中国能够展示对韩外交灵活性,中韩两国在半岛和平、安全、可持续发展进行合作的空间就会比任何国家都多,中韩历史文化关系紧密,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。

驻韩美军“萨德”反导系统。金祥圭称,韩国当时也存在反对“萨德”部署的声音,但后来相关方的反应,反使多元化的声音趋于苍白无力。

在非传统安全层面,韩国民众对华负面态度的成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。

首先,新冠疫情和雾霾等给韩民众生活带来不便,引发韩民众不满。特别是年轻一代韩国人,他们没有像50-60多岁的长辈那样亲身体验到发展对华关系带来的经济益处,年轻人只经历了环境和疫情方面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2021年6月,调查机构“韩国Research”和韩国周刊“时事In”共同对韩国民众的对华“情感温度”进行调查,20-30岁人群对华情感温度为15.9,50-60岁为30.8,60-70岁为31.1,年长者对华好感大致为年轻人的两倍。

雾霾中的首尔,韩民众认为雾霾主要来自中国

其次,中韩之间经常出现历史文化方面的矛盾。中韩两国民众都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。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解释,影响两国公众认知态度的核心因素是历史文化问题,相对于物质利益,两国公众更加重视非物质利益。

中韩关系在历史文化层面出现问题,原因在于韩国和中国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。

首先,两国都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发展期(70-90年代的韩国和现在的中国)。第二,两国都曾遭受过外国侵略。第三,两国都经历了类似的政治体制。第四,两国都存在民族分裂问题。

这些相似之处导致了两国公众对本国历史、文化等领域民族情感强烈,并高度重视其传承和保护。

韩国曾就“端午祭”向联合国申请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在华引起巨大争议

因此,当历史文化层面的利益受到损害或威胁时,两国公众对待彼此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。对两国而言,经济发展都能提高民族自信心,带动提升对于自身历史文化的优越感,当另一方的文化优势地位对本国文化构成挑战时,两国公众对待彼此的好感就会降低。

文化具有流动性、融合性和创造性。在文化的本质属性上添加政治色彩,随意解读甚至恶意利用,不过是建立在文化无知之上的闹剧。由此可见,持续的民间交往,维系交流纽带非常重要,它能够培养彼此的民间好感,消除误解。

日本软实力最强,源自长期稳定积累

《凤凰大参考》:在中日韩三国中,您认为哪个国家拥有最强的软实力,哪个国家最弱?为什么?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怎样的经验教训?

金祥圭:在软实力方面,日本在三国中最强,中国最弱,韩国软实力则依托流行文化不断崛起。中国主要利用其经济实力扩大自身影响。

然而除经济、文化以外,软实力还同政治、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交织,所以软实力本身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,需要长期而稳定地积累。

2016年,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扮作超级马里奥亮相里约奥运会闭幕式,日本的文化符号再一次引发讨论。

为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,日本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。日本通过长期努力,明确了其公共外交的战略定位。

首先是“回归”国际社会。战前,随着国力的迅速提升,日本走上了军事殖民扩张的道路,其国家形象被国际社会打上了“战争”和“侵略”的烙印。战后初期,日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回归国际社会,如何面对曾深受其苦的亚洲各国。

在1945年的国会演讲中,日本首相片山哲提出了“推进民主和平国家、文化国家建设”的目标。民主、和平、文化成为日本重建国家形象和回归国际社会的三大战略选择,也成为日本公共外交的指导方针。日本的软实力构建策略,正是建立在这三个普世价值基础之上。

日本前首相片山哲

其次是与国际社会进行“沟通”。进入70年代,日本稳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在大量廉价日本商品涌入国际市场的同时,由于日本长期过于追求经济利益,忽视自身应承担的国际责任,引发许多贸易摩擦和国际社会不满。西方国家频繁对日本发起反倾销调查,亚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也对日本极为不满。国际社会上要求对日本进行“敲打”的呼声此起彼伏。

当时日本的国家形象持续恶化,其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艰难。在处置贸易摩擦方面,日本政府的重要任务,是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而可持续的国际环境,塑造负责任的国际形象。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不仅是为了表明自身立场,更重要的是积极沟通并努力消除误解。

1981年,美国汽车工会成员砸毁一辆丰田汽车

第三是“多元化”。国际社会正处于调整、变革、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。同时,随着信息技术和国际公民社会的发展,公共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因此,日本的公共外交任务变得更加多元。

为此,日本对公共外交机构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,建立了官民协调、全民参与、联动高效的公共外交体系。

首先,日本不断优化外务省的机构职能,发挥其在公共外交领域的引领作用。通过对外务省内部机构进行改革,不断优化公共外交职能,并调整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分工,强化部门间协作。

其次,日本大力推进专业性公共外交机构建设。例如,1972年10月,日本政府投资56亿日元成立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。这个机构在日本软实力构建方面,一直扮演着核心基础角色。

第三,日本积极动员地方自治体和跨国企业,打造全民参与的公共外交模式。

第四,日本大力推进外务省以外的政府机构、传媒和出版等领域建设。外务省以外的其他政府机构也在进行公共外交职能的建设。

总而言之,基于普世性的双向交流对增强软实力至关重要,不能片面地强调特殊性。软实力必须排除政治色彩。也就是说,公共外交不能被视为纯粹的宣传活动,软实力的精髓在于“自发”

2021年韩剧《鱿鱼游戏》全球大热,居中戴着黄金面具的VIP形象被指暗喻美欧等国际强权。

软实力不应具有强制性。过去,中国文化传播到其他东亚国家,这一进程是自发的,他国对卓越的中国文化进行自主吸收,而非强制移植。有个中韩民众都知道的成语“囊中之锥”,优秀的事物自然会显山露水,任何人都能认识到它的价值,没有必要将锥子的锋利用于威胁他人。

构建软实力,除了这些努力,每个国民的态度也至关重要。例如,海外旅行时的个体行为对于塑造一国形象有着重要影响。

2023年1月9日,中国游客抵达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,泰国官员及媒体一同等候欢迎中国游客。图源:澎湃新闻

一般来说,日本人以彬彬有礼、亲切、安静和遵守秩序而著称,而全世界任何一个文明人都不喜欢喧哗、无序和目中无人的傲慢态度。如果我们以全球公民的意识和态度尊重他国、接纳差异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,假以时日,国家魅力自然会上升,其软实力也必将增强。

X 关闭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3 今日造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  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